用戶名:    密  碼:        我要註冊
供諸天
佛誕日
觀音寶誕
盂蘭節
社區慈善
宗教交流
相片集錦

預告 - 小靈山盂蘭盆法會

 

 

(1) 法會日期 : 2015年8月28日(星期五)

 

(2) 時      間 : 上午9:30開始

 

** 本院於8月26日 - 8月27日設有附薦位 (須預先登記) **

 

查詢詳情請致電與陳小姐   電  話 : 9812 0732 聯絡 

 

 

 

 

 

盂蘭盆節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曆7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曆7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它的另一叫法即盂蘭盆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尤以華南為十三或十四,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的中元節在同一天,這天在道教中又是地官誕,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並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且同樣符合東亞傳統的孝道,於是佛、道的習俗結合起來 

 

佛教典故 

 

佛歡喜日結夏安居和供僧衣節 

依照舊時佛教的製度,僧侶每逢雨季時,會集合在一起修行,稱為結夏安居,南傳佛教此節日開始於佛曆中的第11次滿月後,大約相當於陽曆的十月,稱為供僧衣節。由於中國的氣候與印度不同,漢傳佛教的結夏安居就改為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經過三個月的修行精進後,僧侶向佛陀報告修行成果,佛陀為此感到歡喜和欣慰,所以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爲佛歡喜日或僧自恣日。 佛教徒會在這天以盂蘭盆供奉佛、法、僧三寶,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功德回向累世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傳揚孝親的美德。 

 

目連救母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訴他,必須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集合眾僧的力量,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盂蘭盆會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民間信仰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及各地巫覡宗教如中國巫覡宗教、日本神道教、朝鮮巫教、琉球神道結合,構成漢字文化圈的一係列祭祀活動。 

 

閩南、臺灣等地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是地府大門開放的月份,無主孤魂由冥間大神麵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領,從陰間到陽間接受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布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爲「鬼節」。 

 

「普度」活動有「公普」和「私普」之分,公普是以地方社區、鄉裏祠廟爲中心的大型祭祀活動,私普是個人和公司行號自行進行祭祀的活動,活動可長達一個月,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就是為亡魂減輕罪業,增加冥福,希望他們早日安息的祭祀活動。特殊的日子在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度)、七月廿九(大眾爺誕)和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的神誕並不結合在普度的祭祀活動。 

 

佛家盂蘭盆法會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15]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6][17],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18] 

 

民間盂蘭盆會 

現時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例如華人的盂蘭盆會常有神功戲演出,近年也有當代流行表演的「歌臺」、電子花車。日本、琉球則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麵舞等。除了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還有團結地區、族群的社會功能。 

 

祭祖與超度法事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中國湘、贛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各地習俗華人地區 

主條目: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華人)

華人地區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至今部份人常把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視為陰森恐怖的鬼節,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不少祭祀和慶祝活動都是晚上進行,與傳統習俗有矛盾。 

 

香港盂蘭勝會 

香港人通常稱這節日為盂蘭節,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並且會燒街衣。各區於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臺灣中元法會 

在臺灣,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無論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社區住宅、神壇廟宇,都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好兄弟(臺灣人對遊蕩鬼魂的尊稱),並祈求全年的平安順利。 

 

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地區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為「七月歌臺」或簡稱「歌臺」。這些歌臺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19] 作為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歌臺表演常因過於喧嘩遭到部分週圍居民的投訴而遭到警方警告。此外,歌臺上常出現的一些橋段如愛說黃色笑話的主持人、穿著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讓星馬兩地許多人對七月歌臺產生誤解[20]。但這幾年馬來西亞慶贊中元理事會已經禁止表演歌手穿著暴露的服裝以及控製歌臺音量以免產生誤會與摩擦。 

 

朝鮮中元節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越南盂蘭節 

越南盂蘭盆節除了祭袓、普渡之外,還有感謝母親、對母親表達孝心的意義,這是人們仿效目連救母故事中目犍連對母親盡孝的精神,因此這天也是越南傳統的母親節。這天人們會一家團聚,一起表達對母親的敬愛。日間一起拜祭祖先、迎接祖先亡魂回家團聚,體現越南傳統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精神。晚上則祭祀孤魂野鬼,並且會放水燈。這天人們會茹素,各佛寺也會舉行普渡儀式祭祀孤魂野鬼,佛教徒會到寺院聽僧人講法。